“朔州”,出自《诗经》名句“城彼朔方”。“朔方”,意为北方之地。

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军事重镇和多民族文化的交流中心,更有“塞上绿都”的美誉。

步入近现代,朔州正以勃勃生机,朝着绿色转型、区域协同发展的目标迈进。

为了对接朔州的丰富资源与长三角的先进产业,探索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无限可能,由朔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办的“朔韵苏情·绿能共赢——长三角产业对接推介会”,将于8月13日在江苏省苏州市举行。

届时,政府领导和各企业高层,将共同探讨投资朔州经济开发区的新机遇、新空间、新路径,诚挚地邀请企业家朋友们出席活动!

01 省级园区 能源重镇 

朔州经济开发区地处晋、陕、蒙三省交界处、东西结合部,是中部地区向西发展的桥头堡,区位优势独特。

这里交通脉络四通八达,周边铁路、公路纵横交错,5个园区均设有高速出入口。

机场、高铁一应俱全,辖区内的朔州滋润机场2023年已通航上海、天津、广州等城市;

朔州高铁在2024年开通运营,与京津冀、雄安新区、呼和浩特等地形成2小时经济圈。

依托能源重镇朔州,当地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就有30余种,形成粉煤灰、煤矸石、脱硫石膏为主的三大固废产业。

64座煤矿蕴藏449亿吨煤炭,年产、洗选、发运能力均突破2亿吨。

亚洲最大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也坐落在朔州经济开发区。

这里粉煤灰储量超过1亿吨,且每年新增300万吨,其中硅铝含量高达40%以上,蕴藏着无尽的产业潜能。

在“一煤四电”格局下,年产1200万吨大型现代化矿井,与神头二电厂、大唐国际、华电热电、朔南热电4个大型电厂并肩而立,装机容量430万千瓦,可充分保障企业用电需求。

全市能源7万吨电解铝、富驰5万吨高端铝合金精深加工、山西启源500万吨粉煤灰提取铁铝合金项目,在开发区形成规模效应,正以绿色转型之姿,引领产业升级新方向。

随着中煤集团、华电国际、晋能控股等巨头相继落子,开发区正聚力推进制造业振兴与数实融合“两大工程”,以新质生产力撬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99.86平方公里的规划蓝图上,“一区五园”架构清晰铺展——科创商务园区、神电固废综合利用园区、麻家梁循环经济园区、新兴产业园区、临港物流园区,各展所长又协同联动。

作为朔州市唯一的省级开发区,这片热土先后斩获“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开发区”、“中国十大特色产业园区”、“亚洲开发区(园区)营商环境百强”、“投资环境示范园区”等荣誉,彰显了一流的投资环境与产业磁吸效应。

02 产业高地 蓄势待发

发展至今,朔州经济开发区现已培育市场主体1万户、“四上”企业169户。

为推动产业能级再跃升,经开区正锚定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型储能三个百亿级产业集群目标,同步发力低空经济、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生物医药大健康等新兴赛道,全力打造新质生产力培育高地。

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开发区聚焦煤机与新能源装备两大方向精准突破:

煤机装备板块,中煤平朔宇辰、中煤四达等40余家企业已形成产业根基,将依托现有优势加速招引智能煤机项目,推动传统装备向智能化升级;

新能源装备板块,昌能风电塔筒、国润全钒液流电池、华电飞轮储能等项目已落地见效,400兆瓦/800兆瓦时储能电站与100兆瓦分布式屋顶光伏项目稳定运行,正重点吸纳风电机组整机、光伏组件、储能装备等全链条项目。

在新材料领域,开发区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聚焦铝基新材料、碳基新材料、固废新材料,铝基新材料赛道精准招商,加速产业延链补链。

在新型储能领域,已集聚国润储能、中国能建、淮海钠电等龙头企业,中能建2GW储能系统生产、淮海钠电车辆CKD组装等项目稳步推进,正重点布局动力电池、电芯、正负极材料及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前沿领域,抢占产业制高点。

政府双向发力优化发展生态,一边高举招商大旗、广纳贤才,一边全力推进载体建设,累计投入40多亿元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

道路、通信、蒸汽、污水处理等“十通一平”,已全面落地。

现有熟地3000多亩提供充足承载空间,拿地即可开工。标准化厂房可按需定制,租购模式支持灵活调整,为项目落地提供保障。

现阶段,朔州经济开发区正以高质量发展为笔、现代化建设为墨,在“转型综改主战场、新兴产业集聚区、创新驱动主引擎”的蓝图上挥毫泼墨,既锚定挺进全省第一方阵,更怀揣着进阶国家级开发区的愿景。

诚挚邀请各位企业家朋友莅临朔州经济开发区考察、投资兴业。

我们以开放包容之姿广迎宾朋,期待与您携手共进,聚焦新机遇,共谱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