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提出零租金,掀起了千层浪。

很多讨论,都集中在是否违反公平竞争审查条例上。但背后的逻辑,其实是产业培育。

关于这一点,往期文章“广州也零租金了,跟还是不跟?”已作分析,这里就不过多赘述了。

如果说不想在边缘试探,那不妨走稳一些的路线,比如全要素招商。

毕竟,现在企业投资需求少了,优质项目也越来越稀缺。

企业想要的,不止是一块地、一笔补贴,而是能让项目真正做起来的全套发展方案。

01 从单一到全要素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园区厂房供过于求,而且基本都大同小异。企业在考察几十个园区后,很容易“脸盲”。如果没有什么特色,可能就被遗忘了。

企业选址,不光看土地、租金、政策。产业链、创新资源、人才、资金等,也是他们用脚投票的关键。

咱们的思路也得跟着变,做全要素招商,像“风险投资人”一样,把手里的行政资源变成招商“筹码”。比如,医疗采购订单、稀缺的用地指标,搞出“人无我有”的优势。

有些地方招商,往往在企业签约落地后就不管了。可如果企业在扩大生产时缺土地,搞研发时缺人才,开拓市场时缺渠道,后面可能就会搬走。

全要素招商,就是要从“重引进轻运营”转变为“全周期要素动态适配”。这里要强调一点,按需供给。

打个比方,初创科技企业可能更缺“概念验证平台+天使投资”,地方却硬推“土地优惠”;成熟的链主企业,需要“产业链并购基金+跨省物流通道”,地方还盯着“税收返还”。这两种情况,就属于资源错配。

就企业而言,硬塞过来的、解决不了问题的服务,也是一种打扰。不是说“我有什么就给企业什么”,而是“企业要什么,我就能给什么”。

拿武汉市汉阳区引进中天航空总装基地的案例来说,就是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三级政府协同发力、整合资源的结果。

在载体方面,建立占地260亩的汉阳造低空生态中心,配齐研发、制造、测试、运维等六大板块;

基金方面,联手峰飞航空共同设立低空经济政府引导基金,首期规模2亿元;JK资本发布10亿元低空产业伞型港币基金,将与政府引导基金形成50亿元的基金矩阵,目标是3年孵化出2-3家低空领域的上市公司;

场景方面,拿到武汉首批长江北岸低空试点通用航线,提高运营效率;与湖北交投集团合资成立湖北高路低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汉阳区出资1000万元占股20%,该公司主要聚焦于低空产业应用领域的开拓与发展;

在市场方面,汉阳投发集团与峰飞携手共创的外贸平台,成为联合国首个eVTOL采购注册供应商,将帮助产品快速打开国际市场。

人才方面,和武汉科技大学合建“汉阳造产业学院”,定向输送高精尖人才。

这就是“全要素+市场化”的招商策略,从基建、资本、场景、市场、人才等方面,为项目落地提供了全方位支持。

02 从共性中找经验

现在市场变得快,企业最看重的就是“靠不靠谱”。

如果地方给的资源不到位,政策不稳定,承诺了兑现不了,企业就会心生顾虑。只有让企业看得明白、心里踏实,他们才愿意扎下根发展。

除了前面提到的汉阳区以外,我们看到,常州、苏州工业园、合肥、广州黄埔区、成都等地方,也进行了全要素招商模式的探索。

有的通过政府规划引导、国企代建运营以及专项债杠杆效应,吸引企业入驻。

有的则通过投资基金引导、产业基地建设以及灵活的机制安排,实现投资引商、返投拿地。

拆解这些地方的做法,能够提炼出一些共性:

一是,围绕企业生命周期精准“投喂”,初创期给基金和研发补贴,成熟期给土地和市场对接。

二是,推着平台公司跳出“代建”舒适区,成为产业投资和资源整合的“战略投资者”。比如常州投资集团,就是通过基金布局新能源产业链。

三是,用机制兜住风险,比如专项债项目收益监测、基金返投考核等,确保要素投得值。

有个现实的问题,高端人才、国家级实验室、市场订单等优质要素,大多扎堆在中心城市。

小地方搞“全要素招商”,很容易遇到“本地要素不够,外地要素抢不到”的问题。

怎么办呢?

对外要会“借力”。

产业链上做好分工,就像上海嘉定、苏州昆山、太仓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形成“研发在嘉定、零部件在太仓、整车制造在昆山”,各取所长。

还要善用“向上沟通”,为企业争取订单、资金。

比如,管委会或区级以上政府牵头,联合卫健委、医保局等部门,把区域内医院等机构的场景订单资源统筹起来,定向提供给企业。

资金方面,设备采购、场地建设等环节,多盯“两重两新”特别国债、中央及省市补助这些政策性资金。

对内要会“合力”。

成立由主要领导牵头的产业招商指挥部,把自然资源、财政等部门“捆”在一起,集中资源往重点产业倾斜。

政策得根据企业不同阶段精准投放,企业刚起步给场地补贴、少收点税;量产后帮添设备、拓市场。而且得说清楚谁来兑现政策、钱从哪里来。

平台公司别只盖房子,想想怎么帮本地科技企业找钱、找市场、对接技术;政府引导基金可设“返投阶梯奖励”,让资本参与到产业培育中。

好的生态,能让政府、企业互相帮衬着往前走。政府把路、电、人才等基础打好,企业发展带动产业链集聚。

资本赚到钱,既能给地方交税,也能再投到新项目里,形成良性循环。全要素招商不是把资源简单堆在一起,而是要在本地做好优化组合,锻造出不可复制的竞争力。

地方政府得从“管理者”转型为“投资者”,跟着企业的需求走,把行政资源用到位,变成招商筹码。

真心当企业的合作伙伴,把手里的资源用好,把办事流程理顺,让企业能安心赚钱,地方经济自然就活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