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开局抢跑是一种氛围。
各地经济答卷,先后接连出炉。
招商引资工作,也是“春忙”正当时。
肉眼可见,地方采取差异化策略。
感同身受,招商与稳商同步进行。
面对复杂且多变的环境,跳出舒适区、啃下硬骨头,打好攻坚战。
我们,寻找新思路、执行新方案、沉淀新经验,透过“招商成绩单”看到:
1.项目增量首季达到2万+,近200家企业落户在各地
2.3月企业投资处于峰值,占一季度项目总量近50%
3.长三角吸引力持续加大,4700家实体企业意向投资
4.本地成熟企业再投资本地的比例,明显高于外来企业
5.全球自由贸易下,以半导体为主的国产替代进程加快
01 招商引资 重在调整
招商工作“合规性”,越来越被重视。
大半年来,规范政府和企业的行为。
新政策落地,重塑招商新模式。
不单是招投联动,还与国企平台共同下场。
很明显,市场化浓度升高,在专业能力上下功夫。
我们在对接中,各地对产业诊断、项目导入、园区去化、实战培训的需求最高。
一位投促局负责人,在与我们交流时提到:
招商引资不变的是,需要系统性解决方案,而非一个简单的洽谈合作。
今年有些地方,汇聚政协、统战和商务的力量,投身于项目招引一线。
从直观上看,招商节奏调整变快了,这个比往年更明显。
甚至,安商、稳商、留商的重视度也被拔高。
越是经济发达的城市,在方式转变、策略谋划上越早、越快。
这背后,得益于地方“一把手”开放的心态和前瞻的眼光。
拿上海来说,从各个区到街道,开年就定好了招商行程单。
对于经济发达城市,GDP、规工、投资、消费、进出口等主要指标,均好于去年同期。
从谷川招商数据中心看,企业投资向好恢复与整体经济走势基本吻合。
就投资而言,今年开局延续了去年四季度的回升劲头。
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5.4%,也充分展现出强大的韧性与活力。
简单说,实现了首季“开门稳”。
当然,这也离不开高层科学决策,定调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促进各地招商引资不断调整求变。
用12个字来概括一季度经济形势,稳中有升、向新向好、预期增强。
这个成绩来之不易,既是未雨绸缪提前布局之功,也是决策层具备“靠前思维”、协同“市场化”的结果。
02 投资趋势 项目落地
从“稳增长”的角度来看,项目直接撬动投资。
只有投资结构先转型,才能带动经济结构转型。
我们看到,国家鼓励“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尤其,科技创新类项目落地,正是体现了在产业发展上的“进阶”。
就招商而言,企业投产后所产生的发展效益,更是实现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区域发展的关键支点。
前段时间,关税大战也带来了不一样的影响。
拿半导体行业来说,光刻机、刻蚀机等关键设备进口成本或增加50%以上。
这将倒逼中芯国际、华虹等企业加速转向国产设备,国产设备在价格端的优势进一步凸显。
在中国,通过技术攻关,将国产芯片自给率从18%提升至45%。从日常与企业对接中,也能明显感受到变化。
之前,我们推动了做“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企业落户四川,主要服务于碳化硅衬底制造。
企业增资扩产之所以游刃有余,关键是掌握了核心技术,解决原材料卡脖子问题,打破国际垄断,实现国产化替代。
这样下来,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资,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深耕”的阶段。
基于谷川招商数据中心,在投资方向上呈现这种趋势:
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制造、人工智能、新材料、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热度攀升。
从项目落地看,谷川联行引荐了高端材料、汽车零部件、医药中间体及原料药、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企业相继落户。
我们看到,一季度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5%。其中,信息服务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等投资增长显著。
刚开年,首个工作日,我们精准引荐2个10亿元以上的项目。
一是,总投资10亿元,医药中间体及原料药项目落户贵阳。
这家企业专注于新型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的生产研发,入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在贵阳,我们以产业园运营为主,去年落户了近30个产业项目对园区进行全面去化。
二是,总投资超20亿元,高端材料项目入驻江门新会区。
项目方隶属于电容薄膜行业,产品应用在新能源汽车、家电、通讯、电网等多个领域。
薄膜电容器,被誉为电子电路中的“基石”,超薄化、耐高温、高能量密度以及安全可靠性,为各个行业的发展推波助澜。
这一点也印证了,正是创新技术的加持与赋能,带动了高科技企业的投资,也正在催化未来产业的诞生。
招商引资不变的是,产业聚集是自然形成的,只有多领域融合、交叉才能培育出科技含量高的产业。
在衡阳高新区,电子信息项目再添“新军”。
经过谷川联行推动,总投资2亿元+200万美金,港资企业建设电池系列产品设计、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项目。
去年,在我们协助下,电子信息领域“梅开二度”。总投资7亿元,两个企业接连落户园区。
重要的是,随着招商难度增加,引进重大项目的“含金量”更加凸显。
值得一提的是,本地成熟企业再投资本地的比例,明显高于外来企业。
从过往看,我们引荐的项目在本地开始追加投资,从“头回客”变成了“回头客”。
比如,总投资10亿元,奥斯玛智能装备基地项目落地佛山、总投资5亿元,美好世家智能家具项目落地广元,都在本地进行了增资扩产。
从洽谈、签约、投产再到扩建,不仅是地方营商环境的写照,也是检验谷川联行精准招商、深度参与、长期服务的结果。
这些投资,其实不单为今天而投,而是为了明天和后天形成增量,重大项目落地催生的动能转换弥足珍贵。
03 县域发展 更上一楼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
首次明确了,以县域经济为核心。
文件指示,也表明了“一县一业、一镇一品”的产业升级战略。
通过产业链垂直整合,打破县域经济“小而散”的困局。
基于此,各地发展县域经济,走出本地“一亩三分地”,跳出小局、看清大局、站位全局。
县域招商引资,不变的是基于资源禀赋。
近年来,各地政府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也出现了盲目布局、同质化竞争、资源浪费的局面。
有的地方,并不具备发展高科技产业的招商条件。
反而,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来吸纳经济发达地区溢出的企业。
我们认为,在县域发展进程中,有时方向比方法更重要。
这一点,张家港凤凰镇的各部门、各层级的领导,都非常有远见。
据统计,这里有韩资企业百余家,常住韩国人上千,是张家港最大的外国人群体。
以现代威亚、国一制纸、可隆科技等韩资企业为代表,成为区域外向型经济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
去年,我们助推总投资1.5亿美元,半导体设备超洁净模块及系统集成项目落地张家港韩国工业园。
作为对韩招商窗口和载体,这里聚集韩资企业40余家,形成了以高端装备、汽车配件、生物医药等产业为主导的韩资企业。
再看毛集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以一个个项目落地,折射出了县域发展新动力。
自与谷川联行合作以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绿色食品、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优质企业,深入洽谈并落地。
对于产业发展,这里“小切口”也会有大收获。
这里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寻找“小而美,美而精,精而优”的企业入驻。
近一年,从谷川招商大数据中心看,面向安徽选址的企业,经过分析有几个特点:
按产业划分,机械设备、电子信息、汽车工业、食品饮料、医疗医药等领域的企业居多。
选址原因有,跟随整车厂、成本考量、转移部分生产线、关注市场需求。
主要诉求是,厂房空间适配、急需定址进场、降低综合成本、招工条件便利。
可以看出,意向安徽选址的企业,急迫程度较高,对生产成本降低有预期,更重要的是关注投资环境。
在南京和凤台湾机电产业园,以台湾高端机电装备、智能制造生产为发展方向,机电产业链相对完整、集聚效应明显。
我们看到,先后“磁吸”高崎电机、川钿明椿、传仕重工等台湾机电及配套企业,在园区内占比近一半。
所以说,县域经济发展,归根到底是产业领域的“小切口”。各地应紧密结合自身实际,选择1-2个潜力赛道深耕细作。
当其他地方,还在产业发展上遍地撒网的时,我们服务的县级城市已经将发展的拳头攥了起来,朝着适合区域发展的产业稳步前进。
写在最后
一季度成绩单背后,透视招商引资“变与不变”:
“变”的是,从合规性的强化、模式的创新,到市场化浓度的上升,再到对安商稳商的高度重视,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
“不变”的是,区域发展需要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地方产业集聚遵循市场规律,以及基于资源禀赋的招商逻辑。
在“变与不变”中发展,正在以确定性对冲不确定性。
风雨无阻向前进,万物生长正当时。
各地以“消费复苏、出口强韧、产业升级、科技赋能”的新姿态,走稳高质量发展的长坡厚雪。
作为区域经济发展运行服务商,我们与地方步调一致、行动一致,在全国一盘棋中谋划、在因地制宜中发展。
不断达成深度合作的背后,也为市场化招商按下“快进键”,更是精准招商、深度参与、长期服务的结果,来见证每个地方诞生具有发展意义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