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第一季度各地GDP增长,稳中向好,经济开门红趋势明显。
从谷川招商数据中心看,企业投资向好恢复与整体经济走势基本吻合。
外资方面,虽有政策的持续利好,但受中美关税战等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其在国内的投资布局也处于观望与调整阶段。
在此背景下,我们想要穿透看不见的趋势,来制定针对性的外资招商策略,就必须搞清楚“究竟谁愿意来投资,他们又看中了什么产业”。
01 从数据感知趋势
招商趋势很难被清晰界定与感知,但可以拿看得见的数据来印证推断。
而我们通常做招商策略,需要拿到一手的客商数据才能完成。
根据谷川招商数据中心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外资投资意向弱于去年同期,强于上个季度。
相较于去年同期,总量上减少37.3%,说明大部分外资都选择观望,谨慎投资。
对比2024年第四季度,增长8.54%,说明有一定的回暖趋势。
那么,2025年外资有投资意向的,都是来自哪些国家呢?
排名前五的分别是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俄罗斯。
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变化,韩国(占比21.05%)、美国(占比12.28%)、日本(占比12.28%)、新加坡(占比10.53%)、俄罗斯(占比9.65%)。
相较于上一季度,美国(占比21.33%)、俄罗斯(占比16%)、新加坡(占比12%)、日本(占比12%)、韩国(占比10.67%)。
可以清晰看到,偏好在我国投资的国家相当集中--美日韩新俄,些许区别体现在占比变化上。
解答完“谁愿意”投资的问题,接下来就是直观的感受一下,流向区域与产业。
02 流向何处及其产业特征
2025年第一季度外资当中,近五成以上意向在广东、江苏、海南、上海、四川。
其中,意向广东的外资,偏好集中在现代服务业、电子产业、仓储物流、新能源、食品饮料以及科技研发等。
意向江苏的外资,则更注重贸易行业、通用机械、现代服务、建材冶金、塑料橡胶、科技研发等产业领域。
意向海南的则流向现代服务业、进出口贸易、跨境电商、仓储物流、精细化工、建材冶金等。
意向上海的则更关注贸易行业、现代服务以及化工原料,意向更加集中。
意向四川的则集中在现代服务业。
笔者关注到一个有趣的现象,意向在上海做化工原料的主要来源于日本。
整理数据是为了让我们更加清楚下一步,落子在何处?
换句话说,顺势而为地去撬动产业投资。
03 靶向与升级
在医学上,“靶向”可以简单理解为“精准打击”。
就像打靶子一样,医生用治疗手段去“瞄准”疾病中的特定目标,直接攻击这些目标。
有了数据支撑,让看不见的趋势摸得到,可以让我们快速锁定目标。本文以25年一季度的外资数据为引子,是为了更直观地展示通过数据透视投资趋势。
搞清楚“究竟谁愿意来投资,又看中了什么产业”。
再以此为主要目标,结合本地资源禀赋,放大优势,衍生出针对不同产业的招商方案,这就是靶向招商。
这就好比在花园里培育花朵,园丁发现心仪的花朵根系强健、花苞饱满时,自然会更加精心照料,期待它绽放成最惊艳的风景。
这远比试图在荒漠中从零开始培育出绚烂的花朵要轻松得多。
前者是双向奔赴的笃定,后者却是充满变数的冒险。
那为什么还要涉及“升级”呢?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意向广东、江苏的外资中有明确提及科技研发。
这意味着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行业领域,正在逐渐被外资看到。
“被看到”远比任何宣传更有重量,这代表着国外资本对我国地域“标签化”的过程。
所谓的“标签化”,就是我们极力打造地方产业IP。
用大白话就是,提到我们,投资者第一个想到什么?
科技之城、新能源汽车之都,还是...
这就是特色差异,也是日后地方竞争力的体现。
企业选址,大概率会前往各个地方跑一圈。
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各地营商环境差异逐渐缩小。
相似的高效率故事各地都有,例如审批更快、微笑服务、线上办理等等。
现在比拼的是,谁能让企业“体验好+记得住”。
以谷川联行服务的虞山高新区为例,我们为其引荐欧洲传动设备项目。
项目方产品主要应用于高端装备领域,欧洲市场份额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外资来华,最担心的就是地区适配性,而我们配合当地进行“量体裁衣”式服务。
大白话就是,全程保姆式服务,项目推进到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
想客户所想,具体而言,就是与企业对接中,以专业性“摸透”企业真实需求关注点,并进行优先级排序。
最高优先级,厂房匹配性;其次是,考虑价格、现有厂房距离等。
真正从客户选址利益出发,为其安排三处厂房考察,数量在精,不在多。
综合企业办公与生产需求,以及地区枢纽交通等因素,选择性价比最高的方案进行展示,同时说清利弊所在。
这种主动权的让渡,真诚且专业,留下“靠谱”的印象。
最后成功让其在虞山高新区扎根发展,为区域填补了高端精密设备的产业链空白。
再看看苏州在招引外资的做法。
“记得住”,尤其是让外资记住,一定是要简单易懂,好理解。
例如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刘小涛在苏州全球招商大会用“123456”来介绍苏州。
即苏州的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全国第“一”,在中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中位居全国第“二”,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全国第“三”,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全国第“四”,“上海-苏州”科技集群全球第“五”,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全国第“六”。
“体验好”,则体现在苏州正在升级为“规则对接高地”。
如何理解?
更给力的政策,苏州率先推出鼓励外资创新专项计划,对企业建设研发中心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
更高效的供给,苏州向企业开放苏州实验室、全国首个先进技术成果长三角转化中心等一批科研平台,围绕企业需求开展技术攻关。
更优质的生态,苏州创新推出“科创指数贷”以及投、贷、保、担全方位支持体系。更务实的人才保障,苏州出台了近年来力度最大的人才新政,对顶尖人才给予最高1亿元的项目资助。
最终效果,2025年一季度,苏州外企利润再投资8.25亿美元,增长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