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落幕,“四叶草”恢复平静。
在展台的拆卸声里,回响着洽谈的余温。
多位省委书记、省长,都前往进博会。
还有长三角多地领导,也现身“四叶草”。
他们参观展区、洽谈交流,带头招商引资。
这次,4000多家企业参展,塞满每个展馆。
各地交易团斩获订单,企业找到了合作伙伴。
我们作为参展商,亲历了进博会的“常办常新”。
在老友毕至、新朋不断中,拓展合作版图,延伸服务方向。
这期间,透过一连串数据,体现开放的广度与深度。
超180家政府、园区、国企平台,到访展位与总部
2000多家企业,先后入驻选哪儿平台连接资源
近3000名观众,通过谷川邀请码赴约这一盛会
01 现场交流 应接不暇
进博会闭幕,每年都创新高。
但展位现场,比数据更加“鲜活”。
那一抹“谷川蓝”,笼罩在聚光灯下。
各地方借进博会,举办多场产业对接会,并见证了项目签约。
还有,上海各区招商团队,也马不停蹄“扫馆”外企,推动更多“参展商”变为“投资商”。
在服务贸易区,谷川展位的咨询、讨论声交织在一起,成为进博会上最热闹的区域之一。
这几天,各地政府、园区代表团来访,既有对项目资源的交流探讨,也有对数字化系统的细致追问。

在我们看来,一半是老朋友前来支持,一半是新伙伴初步接洽。
有些是,刚踏入招商部门,带着上级领导的任务安排。一方面,走进谷川寻找合作空间,另一方面,走访重点企业挖掘商机。
还有的,提到了产业园存在不同程度的空置,甚至一些写字楼的运营亟待解决。
今年,在展区谷川招商大脑,引发了不少政府、园区的领导停留观看,并进行了详细咨询。
他们纷纷表示,想通过数字化来解决招商引资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也希望探讨出一些合作空间。

不止如此,还有些政府、园区,基本上都熟悉谷川的产品与服务,以及关注了重点区域的合作单位。
大多数,都是带着初步的洽谈意向,趁着进博会特意赶来现场,面对面咨询项目对接、产业导入等方面。
当下区域竞争激烈,基金招商这张“牌”,正被越来越多的地方寄予厚望。
在现场,不少国企平台也提到,不能仅依靠基金,更需要有效整合多方的资源,期待往后能够与我们联动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已合作的单位,也来到展位打卡交流。
其中,一位长三角区域的投促中心的负责人坦言:
“他们由区领导带队,协同相关街镇园区按产业细分领域组团进馆,开展专项的招商工作,并向其他地方推荐了谷川”。
听到这,当下我们选择与100多家政府园区深度绑定,这背后是对市场化服务模式的认可,更是进一步开放合作的强大动力。
站在区域发展视角,不仅是一场展会的参与者,更是一座凝聚信任、共赴发展的桥梁。
02 合作升温 接连不断
进博会的热度,不单是在展位的交流。
更多的探讨洽谈,藏在谷川集团总部的到访里。
不少政府、园区,在展位交流后意犹未尽。
在进博会开幕前,提前预约时间,并表示市长、区长、县长等重要领导带队前来考察。
随着各地政府代表团的陆续抵达,总部的接待工作进入了高潮。
基本上,会议室承载着“满负荷运转”,从早到晚讨论从未停歇,彼此的交流热情依然高涨。
这一次,新朋老友先后来访,交流招商经验、碰撞工作思路、探索发展路径。
在苏南、浙北的区域,不少政府、园区已是七八年合作的老友了,通过紧密协作推动了地方高质量发展。
从合作初期的相互磨合,到如今的默契配合,始终以“服务者”和“推动者”的角色,提供区域经济发展的解决方案。
这份连接与信任,不仅没有因为时间而褪色,反而因过往的携手共赢愈发深厚。
还有的,虽然合作了两三年,但是从产业规划到项目落地,都提前完成了任务,也提出下一步的工作方向。
比如,明年持续选择与携手谷川往前走,将会聚焦几个产业链进行强链、补链,在交流中也表达出合作的信心。
与此同时,一部分领导从进博会展位赶来,有的算是新面孔,但是之前也对接过,这次坐下来也提出了一些问题:
新建的园区面临招商难,怎么才能吸引优质企业入驻?关于产业导入,有的地方国企拿了土地,计划建设产业园该先从哪入手?
当下处于产业转型阶段,如何既顾眼前完成招商任务,又能看到长远发展的曙光?未来3~5年,若是发展起来,又聚焦哪些产业?
甚至,在专业能力方面有欠缺,能否通过我们赋能实战经验,让整个招商队伍的综合素质提升起来。
基于此,我们在早期的调研中,梳理出了重点问题,拿出了区域发展的解决方案进行探讨。
除了总部研讨,谷川高科园・奉贤也成了政府、园区的考察目的地之一。
在园区开发建设上,把资金变成钢筋水泥的事谁都会干,但是把钢筋水泥再通过招商运营变回资金,非常考验产业规划、招商运营的能力。
其中,一位北方园区负责人提到:
“现在产业园的参数,给到有些设计院后,完全没有按照入驻企业需求的逻辑去考虑”。
尤其新建园区,从项目立项之初,正是需要我们全程介入,杜绝“策划不对规划负责、规划不对产业负责、产业不对运营负责、运营不对盈利负责”的通病。
这一块,我们在谷川高科的园区积累了相关经验,聚焦“P+EPC+O”的开发运营模式,打通全生命周期管理是产业园运营的关键。
透过进博会窗口,从展位的初步对接,到总部的深度研讨,再到园区的实地考察,让新朋老友的合作不断升温,共探合作新版图,共享发展新机遇。
03 人声鼎沸 对外开放
不演独角戏,共弹协奏曲。
一直以来,这是进博会的初衷与目标。
在这里,无论跨国巨头还是外资企业,可尽力展示各自的精彩。
既有首次亮相的“新面孔”,也有多次参展的“回头客”,更不乏连续八届出席的“全勤生”。
在这个平台,平等分享中国大市场的发展红利与战略机遇。
重要的是,通过进博会这座桥梁,让全球企业也认识谷川、走进谷川。

这期间,通过集团旗下的“选哪儿”平台入驻了2000多家企业,也为我们投下了“信任票”。
谷川作为参展商的价值,不仅在于“展”,更在于“连”。
连接全球资源与区域发展,连接政府需求与企业诉求,连接产业趋势与投资动向。
在现场,你一言我一语的热切交流中,满是资源联动、携手合作的期待。
其中有几家企业,手指着我们过往落户的项目提到,他们是某条生产线的上下游合作伙伴。
借进博会的窗口,不仅把握企业的多元化需求,更是建立了深厚的互信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谷川线上宣传的溢出效应持续发酵。这次参加进博会的话题讨论,在各大平台累计曝光量近100万,实现全域裂变式传播。
这期间,我们连续3天,开启了6场线上直播,聚焦中国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具身智能等热门话题,以及数字化赋能招商全流程的内容,让“线下热度不减,线上精彩不断”。
通过谷川集团邀请码报名的观众达到3000人,他们中既有政府人员,也有企业负责人、投资机构的代表、以及社会观众。
来到现场,要么直奔展区洽谈,要么手机打卡拍照,不少人还踮着脚尖张望抽奖环节,兑换奖品的喝彩声、打趣声与洽谈区的交流声交织在一起。
这场盛会,让那一抹“谷川蓝”成为最热闹的区域之一,更是让“开放之约”多了份双向奔赴。
写在最后
进博会落幕,余响还在。
从人声鼎沸归于平静,但每位参与者都“满载而归”。
我们,既收获了老朋友的信任支持,也迎来了新朋友的携手同行。
这一次,深化了招商数字化、园区运营等领域的合作,也拓展了法律、财税、投融资等多元化服务。
明年,第九届进博会再相聚。
我们将带着更成熟的服务、更丰富的资源、更深厚的积累,打通全球投资者与区域发展机遇的连接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