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晨曦初照天山山脉,新疆大地的崭新一天徐徐启幕。

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迎送着往来不息的国内外宾朋,吐哈盆地的风车将清洁能源输向四方,和田戈壁的光伏矩阵把日光转化为绿色电能……

一直以来,国家始终重视新疆工作。

在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的推进下,北京援疆招商引资捷报频传,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70周年之际,交出了一份实在成果。

前段时间,和田招商喜迎“三连签”,成为北京产业援疆的生动注脚。

01 跨地域援疆接力

在和田工业园区的厂房内,崭新的裁剪机正沙沙运转。

墙面上“北京援建”的字样,见证着这里从平整土地到产业筑基的拓荒历程。

随着三家企业相继入驻,这片援疆热土的产业焕发新的生机。

金华市永红建材,落地和田县。这是一家来自浙江的建筑材料制造企业,深耕区域市场多年,产业基础扎实,落地后不仅能填补和田县本地建材供给缺口,还将带动运输、仓储等配套产业发展,完善当地产业生态。

和田恒鑫服装落地墨玉县工业园区,投产后将为当地带来200多个工作岗位。

企业已构建起集传统服装制造、绣花加工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将能补齐墨玉县纺织产业加工短板,推动上下游企业向园区聚集。

新疆雨泽服饰落户洛浦县北京工业园区,预计投产后将为当地带来200多个工作岗位。

作为下游服装制造企业,可与当地龙头企业纱纤亿纺织科技形成配套。

由纱纤亿纺织科技供应纱布原料,构建“织造—成衣”产业链,盘活本地产能。

(注:和田县、墨玉县和洛浦县,均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

一个个项目接连落地,离不开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等各方的努力。

他们以京疆洽谈会为契机,一边主动对接北京、新疆两地企业需求,一边全程跟进服务,从项目洽谈细节到落地保障,推动协作成果从“洽谈”向“落地” 转化。

在这个过程中,谷川招商人员积极协助,精准挖掘出符合本地主导产业方向、且有明确投资意向的企业,并邀请他们到各县市北京工业园,通过一对一高效对接,为政企合作铺好路。

近年来,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贯彻自治区“十大产业集群”部署,立足和田资源区位禀赋,以“组团式”产业援疆,累计实施产业项目236个,形成跨地域、全链条的产业培育模式。

当东部产业资源与边疆区位优势深度耦合,这场跨越千里的援疆实践,正将和田的产业根基越筑越实,让发展的种子在援疆情谊中结出硕果。

02 培育本地产业链

世界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官方数据显示,作为我国的核心棉花产区,2024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3671.9万亩,产量568.6万吨,在全国占比92.2%。

棉花单产、总产,连续30年居全国首位。

从新疆口岸出口的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为1094.8亿元,同比增长1.8%;

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额为934.78亿元,同比增长3.2%。

依托这些优势,和田园区内产业链协同效应持续释放。

当地纱迁亿纺织科技的织机轰鸣,将本地棉花化作紧实纱线与平整布匹。

下游服装企业就地取料,省去原料跨区运输的奔波。新落地的金华市永红建材企业,后续可送来水泥钢材,为产业园搭起“骨架”。

从棉花到成衣,从厂房到产业生态,串珠成链的效应愈发清晰。

一幅“企业盈利、群众就业、市场获益”的多赢图景,也徐徐展开。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在谷川联行的牵线搭桥下,顺利推动新疆麒裕纺织科技等“纺织大户”落地和田。

此前的“工装援疆”行动,更推动24家北京企业下达25万套订单,带动150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援疆工作已从“输血”式帮扶,全面升级为“造血”式发展。

新疆从工业基础薄弱,到如今特色产业集群崛起,这条纺织链的成型,正是产业从“断链”到“强链”的生动注脚。

03 产业双向赋能

当前,和田乃至新疆企业生产的产品,已不止服务本地市场。

通过电商平台、线下经销商等渠道,产品销往北京、上海等内地城市。

比如,和田玉枣通过盒马鲜生等渠道直供长三角等多个地区;阿克苏棉纱经援疆班列直达长三角,两年来已累计发运约6.7万吨、货值超10亿元的棉纱产品;和田于田县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与央企合作开发,项目规划年发电量约71亿千瓦时,将昆仑山脚下的清洁电力直送内地电网,助力碳减排。

目前,新疆部分新能源企业已在内地布局研发机构,引入高端科研资源,带动本地风电、光伏装备制造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从枣园到棉纺车间,再到光伏矩阵,这一系列互动打破“内地单向援助新疆”的认知,形成“资源禀赋互补、市场需求互联、技术人才互通”的双向循环。

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始终推动和田主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既让“新疆制造”对接内地消费需求,也鼓励新疆企业“走出去”反哺内地产业,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70年风雨兼程,新疆从贫瘠到富饶,从闭塞到开放,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全国人民的支持,每一次跨越都凝聚着援疆人的心血。

站在新的起点上,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将以深化京和产业协作为主线,做实“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长效机制,优化“签约-落地-投产”全流程服务,推动合作向产业链协同延伸。

只要坚持全国一盘棋,持续深化援疆工作、培育产业生态,新疆定将在新时代书写出更亮眼的发展答卷,为国家经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