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泰汽车又又又复活了。

8月19日,ST众泰宣布与重庆市璧山区签约,改造并建成年产10万辆新能源汽车项目。

公告显示,璧山区政府将“全力配合”、“对实际租金予以补贴”、“根据整车销量给予补贴”。

翻看媒体的报道,对众泰的评价大多是:轻视自主研发、忽视产品品质、漠视整体价值链体系构建,不得不走上破产清算道路。

对于这种车企,重庆为何还要“接盘”?

“接盘侠”是谁?

汽车产业是重庆的支柱产业。

2021年,全市汽车产量达到199.8万辆,占全国7.5%以上,位列“汽车产业第一方阵”

两江新区是重庆汽车产业的主战场,122万辆的整车产量,占到了全市的61%。

而这次故事的主角——璧山区,虽然没有两江新区那么耀眼,但是看到它低调之下的真正实力,你绝对会恍然大悟。

璧山是比亚迪“刀片电池”的诞生地。2018年落户璧山的比亚迪工厂,是“刀片电池”全球总部。项目占地1500亩,投资约100亿。

比亚迪的江湖地位毋庸置疑。

在比亚迪的带动下,璧山的三四百家传统汽车配套企业,有望迈向新能源、智能网联。

▲ 璧山“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以比亚迪为龙头,打造新能源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千亿级产业集群。

从2011年到2021年,璧山GDP增长了4倍。

亮眼的数据背后,是依托区位优势对中心城区产业外溢的积极承接,更是对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提前布局、精准发力

但是,众泰汽车破产后,位于璧山高新区的众泰汽车重庆生产基地,已经停工停产。

整车生产能力不足,导致璧山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布局始终欠缺一环。

看到理想、阿维塔接连落户两江新区,为了补全产业链“短板”,璧山必须抓住每一个机会。

“接盘”众泰

璧山打的什么算盘?

2015年,众泰汽车在璧山设立生产基地。

这家车企被戏称从皮尺起家,毫米级模仿了大量知名品牌的车型。

最有名的段子,莫过于保时捷CEO在上海车展看到众泰时,那一言难尽的表情。

虽然因为山寨备受指摘,但众泰汽车也曾年销33万辆,进入过自主品牌销量TOP10。

大潮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轻视自主研发、忽视产品品质,众泰终究还是走上破产清算的道路。

可糟心的是,对重庆众泰土地使用权等资产的破产强清,接连流拍。报价不断打折,却始终无人问津。

就在这时,重庆市璧山区政府选择站到众泰背后,将其拉出泥潭。

有人质疑,对于这样一家企业,璧山为什么甘愿接盘?为什么还要“再上一回当”?

首先,当然是为了补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我国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已达24.7%。在义无反顾的电动化转型大趋势下,每个地方都试图跳出传统车企的框架和束缚。

2021年,重庆新能源汽车产量为15万辆。

考虑到2025年产量要超过100万辆的目标,不管是通过招商引资,还是自主培育,甚至是直接“复活”一家新能源车企,都迫在眉睫。

更何况,如果不对支柱产业施以援手,便会导致人才外流、就业下行、财政收紧等问题。

所以,虽然此前的造车乱象确有伤害,但是对于有潜力的企业,地方政府还是会再拉一把。

或追加筹码,或鼓励企业并购重组,引导资源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质企业聚集。

无人接手的土地和厂房,放着也是浪费。回到众泰手中,或许还有焕发新生的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

操盘众泰重组工作的江苏深商,其母公司深商控股,是由79家深圳市重点民营企业共同投资成立的,总资产近万亿元。

璧山也许看中了这79家民企蕴含的潜力。

如果能通过重庆众泰吸引深商系来渝投资,很有可能进一步带动周边产业集群的活力,促进相关产业协同发展。

从“接盘”到“操盘”重庆用重组改造世界

虽然这次并未直接参与众泰的重组,但重庆丰富的操盘经验,或许能助其一臂之力。

重组,一直是重庆的拿手好戏。

2014年,时任重庆市长的黄奇帆,亲自推动重庆京东方的设立,就是一个经典案例。

当时,重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每年制造6000万台笔记本、2亿台手机,要消耗大量液晶面板,但是本地并不能生产。

当时中国最好的液晶面板企业,就是京东方。

京东方当然看好重庆的市场,但是苦于现金流压力,拿不出足够的资金建设生产线。

你有技术,我有市场,差钱。

于是,一场定增重组开始了。

京东方以2元/股的价格,向重庆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定向增发100亿股,筹资200亿元。再贷款140亿元,项目资金就有了。

项目建设一年多的时间就竣工了,带来几百亿的产值,也有几十亿的利润。

购买京东方股票的重庆企业,过了两年、三年全流通可以退出,那时京东方的股价高了,企业不仅收回了本金,还赚了一百多亿。

事实上,早在这位“传奇市长”到任之初,重庆就走上了“重组之路”。

2002年,上海的工业投资是1300亿元,重庆的工业投资只有区区160亿元。

得益于对“八大投”、金融企业、国有集团的成功重组,重庆才实现了奇迹般的经济腾飞。

如今,重庆的金融企业、工商企业、投融资企业集中于国资委统一监管之下,在对接金融企业、实体企业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2018年,“退休”的黄奇帆转身成为经济学者,但“重庆模式”并未就此落幕。

近几年破产重组的北汽银翔、力帆汽车背后,或多或少都有的重庆政府的身影。

重整之后的北汽银翔,已成为重庆国资委控股的国有企业,正在为造车新势力“轻橙时代”做代工,逐渐恢复元气。

力帆汽车也重现曙光,2022年1—8月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1.94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80倍。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

对于暂时陷入低谷的“落后产能”,重庆没有“一棍子打死”,而是积极探索资产重组的新路子,帮企业看清问题、抓住主线、找到最优解。

这正是深化金融改革创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发展良性循环的重要实践。

经济蒸蒸日上的背后,是“亲清有为”的新型政商关系,散发着重庆包容万象的江湖义气。

如重庆山水一样纵横交织,又像重庆火锅一样活色鲜猛。


所以,对于璧山“接盘”众泰,不必过分担心。

有了资金、技术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众泰或许可以告别那个奉行“拿来主义”的自己,逐渐填平时间造成的鸿沟。

但是,如果只是企图通过整车项目来进行资本运作,继续用乏善可陈的产品敷衍了事,那么再次见证众泰的死亡,也只会在朝夕之间。

新能源的大势与地方政府的支持,绝不会成为任何一家企业的“免死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