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最早是在2021年底提出。

但提高到战略定位层面、扩大概念范围,是在2024年7月召开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文件中:

将统一大市场与“两个毫不动摇”并列,并增添了内需体系的相关内容。

现在一年过去,在招商引资领域,各地告别 “政策内卷”,转向拼规则、拼服务、拼生态。

01 政策 “瘦身”:规则统一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犹如一把手术刀,精准切除了地方保护主义的"毒瘤"。

同年八月,《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正式实施,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法律保障。

中央的政策释放节奏,一步步“收紧”。

各地也纷纷响应,对本地的招商政策进行全面梳理和“瘦身”。

上海发布招商整改任务清单“二十条”,要求立即清理与税收挂钩的产业扶持政策;

江西印发实施指导意见,规范地方违规实施财政奖补、税费优惠、土地优惠及违规举债、过度配置资源等招商引资不当行为;

江苏探索“产业生态+资本创新”的创新招商组合;

以无锡为例,通过并购重组,他计划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领域形成龙头效应,培育10家左右细分行业龙头上市公司。

2024年以来,当地已有23家上市公司作为竞买方完成并购重组,交易规模达331.2亿元。

其中,锡山国服中心收购洪汇新材29.99%股权、惠山国资入主博汇股份等成为典型案例。

广东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统一全省行政审批流程与标准,减少人为干预,营造公平透明的市场规则环境;

山东将“市场壁垒清零”纳入地市考核,把“招标公平性”纳入营商环境评估。

......

通过这些举措,各地逐步建立起公平、透明、统一的市场规则,以期让企业投资在更大范围内流转,激活民营经济活力,助推产业经济内生动力。

02 产业 “聚链”:生态共建

在以往的招商引资工作中,部分地方没有整体思维,产业零星分布。

即只要有企业愿意来投资,不论其产业关联性如何,都一概接纳。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让各地开始从“散点”向“聚链”转变。地区之间开始注重产业的关联性和协同性,通过产业链招商来构建产业集群优势。

以长三角一体化为例,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进行分工协作。

具体而言,上海凭借其在芯片与软件方面的优势,专注于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研发;

江苏在动力电池领域技术领先,成为重要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

浙江在电机电控方面实力突出,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关键零部件;

安徽则在整车制造方面发力,拥有众多整车制造企业。

这种协同,带来了我们熟悉的新能源汽车“4小时产业圈”,增强了供应链高频协同能力,也进一步凝聚区域产业竞争力。

不仅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经济圈都呈现出产业分工协同趋势。

当然,产业协同,不是经济发达地带的“专属领域”,广西等地也发展出自己的特色——对内承接转移+对外“出海”贸易。

广西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主动承接粤港澳、长三角等地的产业转移,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

比如,根据谷川产业研究院分析,广西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起步,优势集中在电子计算机产品、通信设备产品、医疗电子产品、家用电子产品以及汽车电子产品等制造环节,积圾构建“东部技术+广西制造+东南亚组装”的电子信息跨境产业链。

同时,广西编制“工业树”“产业林”布局全景图,“有的放矢”招引企业,引进比亚迪等龙头企业200多家,培育有色金属等3000亿级产业3个,机械等2000亿级产业4个,以钢铁、有色金属、石化等为主的材料产业产值突破万亿元。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是更高维度的区域产业协同,是“全国一盘棋”的统一思维。

03 服务升级:活得好、发展好

现如今,地方招商引资,更关注的是让企业“活得好”、“发展好”。

地方需要从企业的需求出发,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优质服务。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看一下,发生了哪些变化?

行政审批流程上,关键词“线上审批”、“一站式服务”。秉承着让企业少跑、不跑原则,部分地区甚至实现“秒批”。

例如,在四川眉山市,企业登记可全程“不见面”办理,实现了“一次都不用跑”,全流程“线上审批”。

在浙江衢州市,时代锂电项目从项目申报到完成备案仅15分钟。

就在上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常态化推进机制的意见》,再次强调要实现“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端)受理、一网办理”。

基础设施建设上,我们主要分两点看:

其一,交通物流枢纽,打破地理限制,加强区域连接,为企业跨区物流运输提供便利。

比如,苏州建设全国首个跨省市、跨关区前置货站,实现航空安检、海关查验、鉴定报告服务前置,助力长三角企业 “货通全球”。

其二,产业园配套设施上,呈现出集中化、专业化、共享化趋势。

例如,统一污水处理、适配产业特性物业载体、共享研发实验室/中台等,从企业运营成本出发,切实为企业“减负”。

在上海嘉定,初创企业可利用先进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的共享设备,例如,超纯水系统、LED数显加热型磁力搅拌器高速微量(冷冻型)离心机等进行实验开发,节约研发成本。

解决人才瓶颈问题上,地方也各显神通,高招频出。

归纳起来,主要是针对高端人才引进与专业技术人才培育两个方面。

安徽,搭建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提供涵盖机场出行、安居保障、子女入学等在内的全方位服务。

江苏,一方面完善职业教育招生机制,推行“学历+技能”贯通培养模式;另一方面,将高技能人才配置状况作为生产经营性企业参加重大工程项目招投标、评优和资质评估的重要因素,引导企业作为主体参与人才培育。

浙江,健全“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引导企业建立多序列贯通的技术工人职业发展通道。总的来说,这一年的实践证明,全国统一大市场不是 “削峰填谷” 的平均主义。

而是通过规则统一释放规模效应、通过分工协同提升系统效率、通过服务升级激活创新活力。

站在“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规划启程的时间节点,它重塑的不仅是招商逻辑,更是我国经济从要素驱动转向效率驱动、创新驱动的底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