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克萨斯,破土动工。
在沪独资建厂,按下国产按钮。
当丰田官宣后,金山区招商火热。
咨询电话整日不断,日均接洽6~7家企业。
长三角区域,想抓住招商和配套的机会。
金山工厂,从拿地到开工,全程仅2个月。
“一把手”担任专班组长,快速推动、环环相扣。
就招商而言,背后是“看得见的手”操控进度。
金山政务服务,有一套专业协作体系在支撑。
实践证明,好项目不缺土地,好产业不缺空间。
01 开工建设 接洽连轴转
雷克萨斯国产,在金山落地了。
第二家外商独资,汽车生产基地。
两个关键词,首个和首次,值得细品。
一是,在沪落地,首个日系整车项目。
二是,丰田汽车,首次在日本外布局。
不止盖个工厂,那么简单粗暴。
一把铁锹落下,铲起了中日汽车产业的合作。
今年2月,雷克萨斯宣布在金山建厂。
一位园区负责人,正在推进招商工作,他提到:
有些企业,错失了与特斯拉的联动,不想再错过雷克萨斯。
甚至是,纷纷提出入驻上海湾区,融入丰田的产业链。
当官宣后,咨询电话整日不断,日均接洽6~7家企业。
基本上,都是来自宁波、苏州、常熟等汽车产业链重要城市。
今年上半年,不少企业奔赴金山工业区,来访、考察、商谈,创造合作机会。
短短几个月,雷克萨斯项目,再现“上海速度”。
据了解,预计2026年8月竣工、2027年投产。
第一台车将于2027年下线,初期年产能可达10万辆。
项目占地约113万平方米,将承载丰田在华首座独资新能源工厂的命运。
从签约到开工,仅两个多月,比特斯拉上海工厂的审批周期缩短40%。
重要的是,政府招商服务颗粒度令人惊叹。
为了推动外资落地,金山区委书记、区长担任工作专班“双组长”,市区两级共召开120余次专题推进会。
雷克萨斯(上海)新能源有限公司,实现当天注册成立;在土地整合上,将20余个分散地块完成调整,水电配套同步推进。
我们看到,还提前储备吕巷、山阳等周边地块,静候供应链企业落户,推行“容缺受理”机制,材料未齐备即可开工。
此外,金山区主动对接汽车产业人才需求,引导中侨大学等金山高职院校加快“贴近”雷克萨斯项目。
通过调整课程设置、优化学科建设,探索形成高素质技能人才供给方案。
这种“超常规提速”,复制并升级了特斯拉享有的“特权服务”,也折射了地方吸引高端制造的决心。
02 招引配套 长三角紧盯
雷克萨斯,迎来首座中国工厂。
丰田“亲自下场”,是一次重新站位。
对于上海来说,弥补了缺少日系整车项目的空位。
作为丰田全球的电动化先锋,雷克萨斯有着清晰规划:
到2026年,其全球电动车年销量将达到150万辆,2030年进一步提升至350万辆。
雷克萨斯金山工厂,则是这一目标关键一步。
供应链半径压缩到极致,深度融入长三角配套体系。
本土零部件使用率,将和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一致。
超过95%本土化率,代表着什么?
这意味,未来的国产雷克萨斯,从电池到电机,从智能座舱到自动驾驶,基本都要“Made in China”。
之前,看到苏州一线招商人,就借助雷克萨斯的热点,发起了招商攻势:
热切期盼,丰田相关的上下游企业,走进苏州、投资苏州、扎根苏州。
放在长三角,各个招商办、投促局,都希望与丰田配套的工厂达成合作。
并且,不少本土的供应链企业也在努力,想办法进入雷克萨斯的供应体系。
除此之外,还为丰田推荐了经过筛选的企业名单。
这份供应链名单,不只着眼于本地的产业链企业,而是通过搭建覆盖长三角地区的优质供应链。
供应商的热情反应,是对项目的号召力,也能保障项目顺利投产。
正如汽车业内人士评估:在中国造车比在任何地方都更快、更便宜。
如今,上海已经建成4+N的汽车产业格局,构建了嘉定、金桥为代表的传统汽车产业制造集群,以临港、金山为代表的新兴汽车产业制造集群。
其中,依托嘉定、金桥,上汽集团等主流品牌在此扎根;临港则因特斯拉独资工厂,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重镇。
上海及长三角地区,聚集了全球最密集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覆盖电池(宁德时代)、电驱(华为)、智能驾驶(禾赛科技)等核心领域,企业数量超4000家。
雷克萨斯金山工厂50公里内,聚集着特斯拉、蔚来、宁德时代等159家产业链企业,形成短路径的配送圈。
紧邻洋山深水港的地理位置,也优化了出口物流效率。一颗螺丝,从下单到进厂仅需180分钟,物流成本直降20%~30%。
比如,宁德时代麒麟电池、华为800V碳化硅模块等本土技术,可直接赋能雷克萨斯车型,缩短技术落地周期40%。
如果以金山为原点,可以在2小时内抵达长三角大部分城市,这里与宁波、常熟、嘉兴等地的汽配产业紧密相连,能够有效整合长三角的供应链资源。
雷克萨斯扎根发展,对地方产业升级、供应链重组、乃至整个区域制造体系的智能化转型,都是一个可被复制和对标的样本。
不再是把中国当生产基地,而是深度融入最核心的产业生态。
03 长远考量 区域谋发展
落下一子,激活全盘。
雷克萨斯国产化,绝非产能转移。
丰田正以金山为支点,开启史无前例的“反向输出”。
这次在上海的“赌注”,悄然重塑了外资入华的传统路径。
就金山而言,再造一个“特斯拉”。
这对于金山、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都是极大的利好。
现在的中国市场,早就不是那个“有车就能卖”的年代了。
这里是全球新能源汽车竞争最激烈的地方,也是技术迭代最快的地方。
金山区是上海氢能产业核心区,已布局氢气储运、燃料电池研发等关键环节。
依托上海石化和上海化工区的产业优势,一直致力于打造氢能产业链集聚地,承担了整个上海市高达90%的氢气产量。
就近稳定、丰富而廉价的工业副产氢供应,是当前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最为难得的资源。
丰田官宣时也提到,将与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合作,氢能、智能自动驾驶、电池回收再利用等,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目标。
政企在战略发展上不谋而合,未来金山工厂可能成为燃料电池技术的“亚洲试验场”。
以上海化工区工业副产氢为中心,可辐射金山区、奉贤区、嘉定区、临港等地。
往上海以外地区,则可以辐射到浙江省的嘉兴市、宁波等地。
特别指出,嘉兴港和宁波石化基地,同样有丰富而廉价的工业副产氢资源,且运力需求大,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场景。
雷克萨斯入驻,也为金山未来纯电、氢能双技术路线并行奠定了基础。
写在最后
丰田的选择,则是全球产业博弈的缩影。
放弃“技术保守主义”,拥抱中国供应链,以空间换时间,拿技术换市场。
雷克萨斯的到来,让上海同时拥有美、日两大汽车巨头的技术心脏。
从零部件制造到物流服务,从技术研发到售后配套,全方位重塑区域产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