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周二,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再次强调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紧迫性与必要性。招商新环境下,“反内卷”、“严守红线”成共识,各地也赶在年中节点发布新举措。近期,湖北出台《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新发展阶段创新招商引资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湖北招商18条”),给出可套用的“招商作战指南”。

追溯到6月初,湖北还出台《湖北省“校友回归”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校友回归20条”),集中解答“回得来、留得住、发展好”三个关键问题。综合两份文件来看,湖北作为教育大省在利用要素、融合招商上下足“功夫”,并且呈现一以贯之的延续性。在此,咱们结合案例来拆解“湖北招商18条”,并综合“校友回归20条”萃取亮点做法。

一、针对问题 给出解法

“湖北招商18条”,主要想解决的问题:既要招来大项目,又要让项目扎下根;既要靠政府推动,又要发动企业、校友、老乡一起上。

目标和时间节点是什么?该文件明确提出到2027年的具体工作目标。

大项目数量要保障:每年得引进10亿以上的产业项目1000个以上。

产业要升级:“51020”工程得加速推进——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比如光电子、汽车)、10个五千亿级优势产业、20个千亿级特色集群。

外资要提质:高技术产业用的外资得占一半以上,而且外资规模要保持中部第一。往哪些方向使劲?首先,盯准 “大块头” 企业。

湖北明确要重点抓这些企业: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企500强,还有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等。其次,产业要“聚焦”,别啥都想干。

基于已有的“51020”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五大现代服务业集群,招商要学会 “蹭热度”:深挖基础主导产业,例如武汉的光电子、襄阳的汽车、宜昌的化工等;稳住传统产业,比如钢铁、化工等,要招能帮它们搞绿色转型、智能升级的项目;抢占新兴产业(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和未来产业(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不贪大求全,小而精,先“拉进来”再扶持。

最后,国内国外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圈出重点,国内盯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这些地方的企业要往外扩,得主动递橄榄枝;国外重点看欧美、东亚、中东,尤其是欧盟、香港、新加坡这些地方,他们的汽车、智能制造、绿色能源企业,都是我们想要的。

二、精准招商的五大路径

“湖北招商18条”还介绍五条实现精准招商的路径,此处结合具体案例展开参考做法。

1. 跟着“链主”企业走。

以湖北东风汽车为例,我们要做到,帮 “链主” 梳理上下游缺什么,比如东风缺新能源电池配件,就针对性招引这类企业;支持并协助“链主”办供应商大会,以此来深度嵌入供应链建设。

2. 搞“集群式”招商,别零散引进。

这方面,湖北显然研究过此前成功经验,借助这次文件进一步推广。以宜昌的化工产业集群为例:

依托本地磷矿资源,宜昌扶持并逐步壮大“龙头”企业如宜化集团(发源于1977年创建的宜昌地区化工厂,如今是中国最大的化肥制造商)、兴发集团(成立于1994年,如今是中国最大的精细磷酸盐生产企业之一)、三宁化工(始建于1969年,前身系枝江县化肥厂,现今是中国化工500强企业)等,夯实基础;主动延伸“枝丫”,延链招配套的精细化工企业,例如近期招引的优利德(韩资企业,全球最大的钾系列产品制造商,全球市场占有率30%),其投产项目能为华东、西南地区及本地化工企业提供核心原料;沉淀并发展完整产业集群,并以此为基础延伸至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形成“根脉相连”的多产业集群协同共生。

咱们其他地方也可参照 “一企带一链,一链成一片” 的思路来积累资源与协同生态。比如,本地有农产品资源的,可考虑围绕加工、包装、物流搞集群。

3. 不止招企业,更要招“生态”。

湖北提出的“三链”“五链” 听起来复杂,其实就是:政府当好“服务员”(链长),帮企业解决土地、政策问题;龙头企业当“带头人”(链主),领着大家搞技术创新;高校科研机构当“技术后盾”(链创),帮企业攻克难题。

以武汉东湖高新区为例,长飞光纤(链主)+华中科技大学等(链创)+政府(链长),在全国范围内打响光电子产业“名牌”。具体行动:2024年7月武汉印发《武汉市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建设实施方案》,其中武汉市光纤光缆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作为首批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投用。

武汉市光纤光缆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

组建模式:以龙头企业为核心,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及高校等

牵头单位:长飞光纤

成员名单: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长芯盛(武汉)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光谷光联网科技有限公司、长飞光坊(武汉)科技有限公司、湖北光谷实验室、武汉长飞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产业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的光纤光缆细分领域,开展增益光纤、传像光纤、特殊抗弯光纤及有源光缆、波分复用多模光纤等重大技术攻关

咱们地方哪怕没这么强的高校,也可以找本地职校合作,帮企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4. 以“场景”撬动市场,让企业看到商机。

湖北明确提出建立场景清单项目库,发布场景创新案例。

以武汉经开区场景招商为例:武汉经开区依托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场场景资源,积极发挥“车路云一体化”重大示范项目市场优势,建立起可涵盖130余种测试场景,囊括智能网联汽车全部测试项目,先后吸引东风悦享、萝卜快跑、东风岚图等企业参与其中,加速企业新技术、新产品的创造性应用。

此外,武汉经开区还以低速无人车场景商用为突破口,推进道路开放,丰富自动驾驶装备商业化应用场景,形成智能网联汽车与道路、城市深度融合的“车谷方案”;同时,借助“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的机遇,充分发挥试点建设优势,吸引行业重点企业聚集。咱们地方上也可以梳理一下,有没有智慧城市、乡村旅游、现代农业这些场景,用这些“实打实的需求”去做针对性招引工作。

5. 全要素储备,鼓励全民创业。

在旧厂房改造、土地资源规划、人才资源供应、高校资源整合、引导基金资源等涉及到产业发展的多层面上发力,加快构建“政府引导+专业管理+市场运作”的招商模式。针对高端科创招商,明确要求,加速建设“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一体化孵化链条。

同时,湖北进一步号召全民创业,激活民营经济活力。产业发展,不仅是地方政府责无旁贷的重任,更是全民可参与的经济工程。这一点上,我们聚焦在湖北提倡全民创业中的“校友回归”亮点工程上。

三、挖掘禀赋:校友回归

咱们招商必提“依托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地搞产业”,在湖北得到实践印证。

湖北在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充分挖掘教育大省资源,号召遍布各行各业的校友回归投资,助力产业做大做强。其中,伟鹏控股集团创始人现身说法,“现在是投资湖北的好时期。校友回归方案,让我们看到了省委、省政府对于这项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制定的一揽子政策,更是让我们回鄂投资更有信心。”据悉,伟鹏控股集团累计在鄂完成投资130亿元。

无独有偶,小米创始人在2023年武汉大学建校130周年之际,向母校捐赠13亿元,创下全国高校收到的最大一笔校友个人现金捐赠纪录。 湖北撬动校友资源,嵌入地方经济发展脉络,共建产业生态,达成共赢,成果斐然。据初步统计,仅武汉大学校友企业在湖北累计签约投资超6000亿元。

一大批龙头企业发挥了关键带动作用,泰康保险集团在湖北布局大健康产业,亿纬锂能投资建设华中区域总部,小米集团在武汉设立第二总部等。这些成果离不开“校友回归20条”的助力。具体而言,他围绕“智力、科技、项目、企业、教育”五大方面实施了专项行动。

五大专项行动:

针对“校友+智力”回归,设立专门的组织--“湖北省校友工作促进会”对接服务,健全完善校友服务组织体系,例如健全完善柔性引才用才机制、“71020”高校学科创新体系建设等。

针对“校友+科技”回归,开放共享基础设施与平台,为校友及其企业研发降低成本,加速创新要素流动。针对“校友+项目”回归,招商信息及时同步,充分发挥楚商大会等平台资源集合作用,帮助各类校友投资项目签约落地。针对“校友+企业”回归,以学校为载体,推动校企合作,加强人才引进扶持。

针对“校友+教育”回归,支持校友企业与高校共建人才培养订单班、创新创业基地等,为大学生就业提供精准帮扶,同时,聘请知名校友担任“招才顾问”“招商大使”,以才引才、以才引资。

总的来说,政府引导走在企业前头,让企业家能感受到诚意,获得好的服务体验,才是引导他们迈出投资步伐的关键。

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了“标杆人物”的影响力与号召力。例如,伟鹏控股集团创始人、小米创始人的现身说法,并在数十年时间“一投再投”,都是湖北“校友回归”工程、良好营商氛围的活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