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个月,天津陆续召开了两场重磅会议。

一场是上海合作组织峰会,这次会议是上合组织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届峰会。

天津也成为了继北京、上海、青岛后,第四个承办该峰会的中国城市。

另一场是中国民营企业投融资洽谈会,会议聚焦搭建高效、开放的投融资对接平台,精准服务民营企业发展需求。

关键词:民营经济、以新提质。更引人注目的是,项目签约总额高达140多亿元。

两场盛会接连落地,天津有哪些关键动作?又传递出怎样的招商信号?

01 重磅会议 利好民营企业

上合组织,是世界上幅员最广、人口最多的区域合作组织;峰会则是上合组织每年最重大的活动。

对于主办地来说,无疑是展现城市实力的契机。

在这个“高光时刻”,外界再次关注到天津。但其实,这座北方第二城,一直在闷声干大事。

比如,去年第98家央企中国资源循环集团落地天津,填补本地“无央企总部”的空白,更带动上下游产业链资源集聚,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央企协同支撑。

天津对民营经济的重视,还体现在创新领域。在220余家全市科技领军(培育)企业中,民企占比达到72%,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另外,由科技部、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民营企业投融资洽谈会(以下简称:民洽会),汇聚了国家部委、各省市发展改革委、央国企、民营企业等近2000人,并收获了累累硕果:

征集融资需求项目330个,面向金融机构及投资机构征集投资意向165项,组织签约项目49个,签约总额140多亿元。

会议聚焦的科技金融与新质生产力培育、先进制造业与高端装备、区域协同与特色产业等五大领域,恰好符合天津产业底色。

作为近现代工业发祥地,天津拥有39个工业大类(全国共41个),是北方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城市之一,为产业链合作提供了完备生态。往细了看,民洽会紧扣天津12条重点产业链,具体包括:

生物医药、中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绿色石化、航空航天、轻工、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车联网和集成电路。

通过项目路演、投融资洽谈等形式,打通产业链堵点、链接上下游资源。就企业而言,投资哪个领域,钱往哪个方向,要看产业发展前景。

天津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航空航天、车联网、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生物医药产业链增加值,分别增长26.0%、22.4%、21.4%和14.6%。

集聚效应持续凸显,为投资者指明了方向。

这场会议,点燃了企业家们的投资热情。会后,企业家纷纷前往天津各片区实地考察,在产业版图中寻觅合作机会。值得关注的是,京津冀地区启动的15个智能计算中心重大项目,总投资超500亿元。

其中,西堤头京津算力产业园赫然在列,正与区域项目协同发力,让智能计算成为驱动天津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这不仅是西堤头产业进阶的生动注脚,更折射出这片热土的投资潜力。

02 投资西堤头 天时地利人和

项目布局哪里,人才往哪里走,考量的是对地方的信心。

如今,民洽会正释放大量资本与政策红利,而西堤头凭借三重独特机遇,成为企业投资布局的优选之地。

其一,“政策+资本+风口”叠加,机遇窗口清晰可见。

天津即将出台全国首个配套《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地方性法规,用政策精准解读、企业家权益保障、制度机制完善三大举措,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心剂。全市61个、总投资996.35亿元的项目入选国家民间资本推介平台,数量居直辖市首位,帮助“好项目找资金”。西堤头在产业升级方面,精准踩中战新产业风口。

一方面,计划3-5年培育和壮大低空经济产业,目前正推进空域申报、无人机试飞场筹建等,重点引入无人机生产及上下游相关配套企业。

另一方面,聚焦智能制造服务业,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刚好与天津高端装备、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两大重点产业链契合。

其二,京津冀枢纽区位+扎实产业基础,承接能力突出。

西堤头地处京津唐交汇核心咽喉,区位优势得天独厚。15分钟直达天津机场,30分钟连接天津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融入京津冀1小时协同发展圈。

向北,可承接首都科技、人才资源;向南,能联动城区功能配套。企业落地后,可共享京津冀资源,依托天津生产配套降本增效,实现“研发在北京、生产在天津、市场辐射全国”。

这里共有840家工业企业,各园区分工明确,与周边园区形成产业互补。

比如,工业北区现有企业179家,其中规上企业31家,以阀门制造、机械加工、新型建材等装备制造业为主,并形成了产业集群;工业南区则侧重轨道交通等装备制造,以及冷链仓储物流。

其三,全周期服务+灵活机制,营商环境有温度。

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着项目转。西堤头将“店小二式+定制化”服务,落实到各方面细节中。

企业考察阶段,即配备专属对接人员,提供产业配套方案与资源对接清单;落地审批流程大幅简化,经审批、环保部门通过即可开工,安全环保类项目审批周期压缩至2-3个月;针对性响应企业需求,比如协助天境飞航解决商标注册、专利申报等难题。

在盘活江天地块752亩后,工业北区和工业南区仍有上千亩可开发空间,且成本低于核心城区。工业用地支持灵活分割、厂房可按需定制建设。再加上,完善的水电管网和排污系统等基础设施,可帮助企业减少初期投入,轻装上阵。

有人说,地方的竞争本质是产业生态的竞争。

西堤头所做的,不仅是给政策,更是搭建发展平台。在国家战略风口下,让企业能够以较低成本、较高效率,进入有发展潜力的领域。

诚挚邀请各位企业家前来考察投资,这里既有民洽会的政策东风,又有“半小时交通圈+千亩熟地+全链条服务”的支撑,更有低空经济、智能制造等新赛道的广阔前景。

我们将不断优化环境、完善服务,与您携手在京津冀产业版图中书写共赢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