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春天的人不会畏惧严寒,来到中国的欧洲企业可以在能源荒中得一份心安。
宝马集团宣布,计划将MINI电动车生产线从英国转移到中国。
化工巨头巴斯夫不顾德国总理反对,也要“叛逆”地选择中国。
能源危机之下,欧洲企业来中国“过冬”,似乎正在成为一种大趋势。
肩负招商重任的中国县城们,闻声而动。
乱花渐欲迷人眼
县城招商“知己”再“知彼”
县城招商,县长是“定盘星”。
作为地方主官,县长有着“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能力,往往比一线招商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想得更深。
欧洲能源危机,是突如其来的风口。越是处在风口,越要保持战略定力。所以,每个一线招商人,都有必要站在县长的高度,重新审视手中的招商任务。比如各地县长走马上任后,绝不会立刻组织会议、安排工作,而是要先到当地的产业园区、企业中实地调研一番。
为什么?为的是摸清家底。招商工作的基本功,也正是摸清家底。针对外商开展招商动作之前,对于本地的外资企业,尤其是欧洲企业,必须深入调研。一来,是摸清企业来投资的“前因后果”。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
坐在办公室空想出来的,与企业实际经营中需要的,可能大不一样。比如江苏太仓,一个县级市聚集了400多家德国企业,在德国甚至比在中国还有名。德国企业最初为什么在这里扎堆?离上海近?有港口?地价低?产业链成熟?
都对,但可能都不是关键因素。
正是挨家企业调研,太仓才发现了德企对高素质技术工人的偏好,大搞“双元制”职业教育,才能一步步发展成为百强县、千亿县。
上半年,太仓引进注册资本300万美元以上的产业项目40个,总投资达到31.8亿美元。
德企之乡,已经成为太仓的名片。二来,是捕捉招商引资的“可乘之机”。
除了能源成本,欧洲企业看重的,是中国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
跟制造业“空心化”、产业链不畅的美国相比,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
与之相对的,招商人只有对本地的产业链“了如指掌”,才能让招商工作“有的放矢”。
产业链的发展情况如何?需要补什么?可以向哪个方向延伸?什么样的企业,可以填补细分领域的空白?
什么样的企业,可以成为“超级节点”?从下游吸引海量订单,再把成百上千家不同类别、不同等级的上游供应商联系起来?
对于国内很多制造业企业来说,“朝不保夕”的痛苦和“做大做强”的梦想之间,也许只隔着一个刚好与产能匹配的订单。
与单纯招一家企业、引一笔投资相比,一个能促成产业协同、让散乱的企业连点成线、连线成链的项目落地,价值更加长远。
本地和尚会念经
服务企业“有求”必“有应”
值得注意的是,能源危机带来的招商机遇,并非全都来自外部。
仅今年7月,欧盟27国进口的中国电热毯就高达129万条,环比增长近150%。
上半年,中国对保加利亚、波兰、意大利、西班牙出口空气源热泵的金额,增长了614%、373%、198%、71%。
受益于出口订单的暴涨,不少企业家正在开启增资扩产模式。
比如热泵制造企业“热立方”,今年已在顺德投资2.5亿元建设智造中心,达产后将实现年产值20亿元,可容纳1500人就业。
所以,引进外资固然重要,但也不必迷信“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服务好本土企业,同样意义深远。
这波取暖产品热销,涉及的行业很多,除了电热毯、热泵,还有热水袋、保暖内衣……
不少企业虽有进军欧洲的打算,但是缺乏外贸经验。
如果政府可以协助相关企业组建外贸团队、与跨境渠道客户对接,企业也能借机抢占国际市场,收获订单,增资扩产。这样的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更加强劲。
行百里者半九十
营商环境“有始”更“有终”
中国电热毯成欧洲御寒爆品,既是欧洲的“无奈”选择,也凸显了全球化的价值。
脱钩不得人心,还会伤人害己。
这正是中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坚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原因。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出口那么多电热毯,平均价格却只有90元,利润微薄。
所以,这波热销虽然看上去“赢麻了”,实际上未能扭转“出口规模大、利润低”的局面。
此外,能源危机的影响,究竟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谁都说不好。
所以,把目光从风口上移开,不要被短期的市场波动干扰决策,无论对企业还是对地方政府来说,都是一个明智之举。
不过,即便企业义无反顾地投身短时热潮,也属于市场行为,政府是不便干预的。
作为市场经济的保育员、裁判员、服务员,政府应该坚持:有始有终、始终如一。
如果风口来临时,随便给企业“开绿灯”;风口不再时,又胡乱对企业“亮红灯”,企业为了避险,也只能用脚投票。
真正好的营商环境,不需要过多的政策倾斜,只要真正的有始有终。
企业投资前,约法三章。
企业入驻后,严格执行。
将心比心,企业家一定不会辜负这个需要他们更加奋进和拼搏,而不是退缩和畏避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