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在招商,就是在招商的路上。每周都在出差,穿越了大半个中国。
——7月中旬,一位招商人员在朋友圈写下了上半年的总结。
导读
1. 上半年,企业投资变得更谨慎了,尤其是民营企业。
2. 国民经济恢复向好,但很多招商人员仍然能感觉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不同区域、不同年龄的招商人员感受会略有差异。
3. 上半年没有拿到好成绩的招商人员,憋足了劲要在下半年好好努力。
01
上半年,民营企业投资变得更谨慎了。
2023年1-6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8%,但民间投资同比下降0.2%,规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趋势未能逆转。
为了把每分钱花在刀刃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聘请中介机构参与选址决策。
在上半年的一次企业选址服务中,谷川联行依据投资方需求筛选出10多个产业园区,收集园区的承接方案仔细对比,从中挑选出5个候选方案供投资方考察,再据此选择3个园区与企业反复谈判,以达成最终合作。
企业投资谨小慎微,政府招商人员不得不加倍努力。
“不是在招商,就是在招商的路上。每周都在出差,穿越了大半个中国。”7月中旬,一位招商人员在朋友圈写下了上半年的总结。
白天四处奔波、考察学习,不出门就在酒店里开视频会议,反复进行经验复盘、项目研判。伴随着翻不完的聊天记录,紧密的行程航班记录,以及数个分工明确的微信群,背后的招商故事逐渐清晰。
据他回忆,与一家世界500强外资企业接洽谈判的日子,是工作生涯最忙的一段时间。一周之内,同事们日夜加班,制作出一份厚厚的中英文双语资料,囊括了地价、电力情况、人力成本、自然环境等详细信息,全面介绍了当地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特征,尽可能增强对企业的吸引力。
招商推介和洽谈的专业性,已经从一线城市渗透到区县甚至镇街一级。
一位常驻深圳的招商人员表示,来深圳登记找项目的政府机构,从一线城市到四线城市,区县、街道皆包含其中,而且个个有备而来。就连一个偏远小县城的招商方案做得都很专业、很细致,并不逊色于北上广。
对于招商引资的“内卷”,大多数龙头企业或发展较快的成长型企业都深有体会。深圳一家计划扩产的机械设备企业负责人就亲眼目睹了政府招商服务的PK。
周边地方政府挖掘到企业扩产消息后,纷纷抛出橄榄枝。企业不仅收到了东莞、惠州、佛山等地拟好的招商引资落户意向方案,有些外省招商干部或市领导甚至直接登门拜访,诚邀企业前去考察,还开出了不少诱人的落户条件,包括地价优惠和资金补贴。
领导阵容、招商诚意、营商环境……这些撬动项目落地的关键变量,实则是一砖一瓦地为企业信心筑起的一道保护墙。
今年,宁德时代子公司邦普循环在佛山三水投资超200亿元建设新材料产业项目——这已经是该企业在当地的第四次增资。
据企业总裁回忆,2016年邦普循环刚刚落户佛山三水时,项目用电量大、上线急,但是园区企业多、电力资源紧张。市区镇与供电部门积极协调,最终调配了7条供电专线、共计4万千伏安的电力供应。
定制化服务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也提升了企业的信心。但多数招商人员普遍感觉:企业决策周期变得更长了。
要消除企业家的顾虑,除了继续让招商人员加强服务意识,务实的政策措施也要及时跟上。但在出台政策前,还是要找准症结。
民间投资与民营企业的经营思路一样,不喜欢虚的,而要实的。有突破,就是好的。没有突破,再多的政策也是摆设。
02
上半年5.5%的GDP增长来之不易。
国家统计局发言人付凌晖这样描述中国经济的挑战:世界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国内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基础仍不稳固。
不过,对于今天公布的GDP数据,人们的感受其实各不相同。
天津一幢写字楼的电梯间里,一位员工打开新闻软件说:“二季度增长6.3%”;另一位员工回应道:“有这么高吗?”
国民经济恢复向好,但很多招商人员仍然能感觉到一种无形的压力。
项目挖掘更难了。不少企业暂缓了年初的投资计划,“捂住钱袋子”倾向仍然明显。
即将签约的项目总是差那么一哆嗦,分析复盘了好几次,也说不清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和朋友坐在一起喝酒聊天的话题也变了,从“怎么多赚钱”变成了“活在当下”。
不同区域、不同年龄的招商人员,感受会略有差异。
中西部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招商人员,感受可能更强烈一些。由于居民消费活力不足,企业向中西部转移、拓展市场的动力没那么以往那么大。
东部地区的招商人员感受要更积极一些。稳外资任务虽然艰巨,但是作为对外开放的门户,珠三角、大湾区主要城市仍然是众多企业拓展业务的投资首选之地。
年轻的招商人员感受会更强烈一些。虽然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已经回落至5.3%,但16-24岁城镇调查失业率达到了21.3%。
与遭遇裁员、不得不顶着酷暑一家家面试的同龄人相比,“管委会+公司”改革带来的末位淘汰挑战,或许没有想象中残酷。
根据多个机构的统计数据,年轻人想进国企和事业单位的意愿已经达到了新高点,他们想要一个更有确定性的未来。
招商引资工作虽然也苦也累,但明显更有保障一些。与各行各业的企业家沟通交流的过程,也确实比拧螺丝更有获得感。
03
上半年没有拿到好成绩的招商人,憋足了劲要在下半年好好努力。
中部地区一位基层招商人员,2022年凭借全年14个亿元以上项目签约拿下优秀个人,今年上半年却颗粒无收。下半年,他的目标是“全力跟进所有项目,投资多少先不管了”。
不过,想重启与企业的商业洽谈,肯定不能等着企业发善心。招商人员必须找准企业的最新需求,或者掌握新的合作筹码,才有可能吸引他们重回谈判桌。
6月的经济数据有了回暖的迹象,统计局认为目前的经济形势是“恢复向好”。
整个政策指向中,最核心的还是:稳增长、保就业。这两者不仅是解决大部分问题的必要手段,也与广大人民的福祉息息相关。
作为达成这两个目标的关键,基建投资保持了强劲势头。你一定也注意到了各地频繁举办的“重大项目开工仪式”。但基建并非没有压力,体制内的招商人员已经清楚地感受到了地方政府在财政支出上的吃力——减税降费力度不减,但土地收入持续缩减。
尽管可以动用的力量有限,但要提振信心,地方政府仍然要挑起大梁。虽然一些措施显得有些“激进”,但也有不少政策成功地稳定了经济增长,激发了企业活力。
在佛山,面对锂电池横膈膜领域“链主”——星源材质的扩产需求,市、区两级国资快速以40%固投比例出资参股,锁定百亿级项目。
在苏州,7月1日施行的《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将财政性资金设立的高校院所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的分配比例,从不低于70%提高到不低于80%,全省最高、全国领先。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不同企业间的巨大差异。上游企业增长迅速,但中下游企业承压巨大;大企业获得支持较多,中小企业的景气指数却在临界点附近徘徊;服务业的复苏也没有想象中给力。
下半年,如何让占据半壁江山的中下游企业、中小企业活得更精彩,尤为重要。
这些企业影响的不仅仅是税收和就业,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他们都是直接参与服务和商品供给的主要力量。一家让人食欲大开的早餐店,一家氛围独特的剧本杀店,他们倒闭了可能不会导致什么供给“短缺”,但总会让人感觉失去了一点点快乐。
但如果成千上万乃至上亿人都失去一点点快乐,对于正在推行的“扩内需、促销费”战略来说,无疑是极大的阻力。
招商人员的付出,虽然无法直接把企业从树苗变成参天大树,但每一次细心呵护,都会为这些树苗增添一分直面风雨的勇气。
在已经启动的下半年,这些树苗还将迎来很多压力和挑战。
但正如付凌晖所说:“随着就业的改善、居民收入的增加、内需拉动逐步增强、供给结构调整优化,新动能成长壮大,经济将稳步恢复,发展质量也将继续提升。因此,完全有信心、有条件、也有能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