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机器人第一,出现了!

最新数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埃斯顿市场份额达到了10.3%,成为我国市场首个登顶的国产机器人品牌。

这家企业,正是来自南京。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产业基础和人才优势,南京早已跻身工业机器人“第一方阵”。站在招商引资的视角,不少人看到了这片土地蕴藏的投资商机。

01 机器人之城 何以南京

这座拥有5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城市,就像一座“人才宝库”,南航的机械设计、东南大学的运动控制、南理工的传感技术。

在政府招商公司的牵线搭桥下,早已打通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最后一公里”,源源不断地为机器人产业输送自动化、机械工程、AI等领域的“最强大脑”。

作为传统制造业的“老大哥”,南京在汽车、电子、钢铁等领域根基深厚,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旺盛。

以埃斯顿为例,这家企业从金属成形机床数控系统起步,正是在整合本地产业需求资源的助力下,逐步成长为覆盖工业机器人全产业链的“行业巨擘”。

2024年,南京出台《南京市促进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明确机器人发展“路线图”,打造“1+N+1”整机体系。在产业空间布局上,构建“一核多翼”格局:

“一核”即打造江宁开发区为工业机器人核心集聚区;

“多翼”即江北新区、南京经开区、雨花台区、麒麟科创园、溧水区等围绕自身产业基础,打造各具特色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

从这份文件里,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地名:溧水区。这不禁想到我们的合作单位,溧水区的机电重镇——和凤镇。

作为“多翼”中的一员,和凤镇依托两岸(和凤)机电产业合作示范园区,主动承接江宁开发区工业机器人核心集聚区的技术溢出。

例如,2024年市重大项目——祝尔慷电机科技的高效工业智能永磁电动机项目,将引入工业4.0生产线,助力提高生产效率。

从机器人产业链来看,主要是核心零部件和软件系统开发。

核心零部件就好比机器人的“骨骼肌肉”,包括伺服系统、减速器、控制器、AI芯片、传感器等;软件系统则是“大脑神经”,包括人工智能、SLAM、操作系统等。

作为溧水区的机电重镇,凭借在驱动电机、减速器、控制器领域,积累了厚实家底,已然成为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拼图”。

02 和凤产业 投资吸引力

在和凤镇的产业版图中,本土企业就像一棵棵根深叶茂的大树,各自展现着独特的优势。

京成精密为蔚来汽车提供专用动力系统定转子铁芯,成为其唯一供货商;朗驰智控与西门子合作开发智能电柜,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这些企业经过多年的深耕细作,技术优势越来越突出。和凤发力机器人领域的底气,也越来越足。

比如,高崎电机的高效永磁电机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新能源驱动电机产品50%出口海外,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超85%。

此外,高崎电机与东南大学共建新能源动力研究院,专注高速电机与特种电机研发,近3年获得发明专利12项。

再比如,传仕重工的精密减速机,在橡塑胶机械领域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并参与起草国家级行业标准。

当然,科技发展,也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在这方面,和凤镇也下足了功夫,为机器人产业发展储备“弹药”。

溧水中专开设了工业机器人操控专业,和园区企业一起搞起了“订单式培养”,就像按照企业的“尺码”来定制人才,每年能输送200多名专业技术人才。

依照南京市“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政策,允许科研人员持有成果所有权,激发高校院所技术转化积极性。

对企业来说,哪里的营商环境好,就愿意在哪里扎根。和凤政策扶持“拉满”,贯穿企业全生命周期。

构建“政策包+资金池+服务网”的支持体系,比如设立1亿元机器人产业专项基金,重点支持核心技术攻关;

提供“拿地即开工”审批绿色通道,项目落地周期压缩至6个月以内;

企业可叠加享受溧水区“智改数转” 政策,智能化改造项目最高可获30%财政补贴。

如今的招商竞争,已经从“政策洼地”,转向了“专业能力”的比拼。在“管委会+平台公司”趋势下,专门的招商公司,已经在全国遍地开花。

和凤镇也布下精妙棋局——计划组建招商公司,准备在招商战场上大显身手。

03 市场化破局 再出新招

之前在招商群里,看到大家聊招商公司。有个观点,印象很深刻:

企业看市场、资源、配融资,还有区域。

招商看资源,能统筹资源的只有招商公司。

为什么要成立市场化的招商公司?说白了,就是要把政府主导招商和市场化招商的长处结合起来。

招商公司作为独立市场主体,专门负责整合资源、招引项目、服务企业。

政府呢,则专注于优化营商环境、完善产业配套,形成“政府掌舵、企业划桨”的高效协作模式。

这种新模式,有三个明显优势:

第一,链接政企资源。

招商公司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市场,就像一个“资源转换器”,把政府的政策优势,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对接起来,让资源配置更高效、项目对接更精准。

以前招商是“卖厂房卖地块”,现在变成“卖产业生态”。

比如,和凤注重资源、要素集聚,构建起了“电机-减速机-控制系统-整机应用”产业链,让企业不仅能找到上下游合作伙伴,实现高效协同。

这种产业集聚效应,大幅降低了研发和制造成本。

另外,更高浓度的市场化机制,也将带来更强的灵活性、更高的管理效率,以及更顺畅的资金资源流转。

比如,搭建多层次的资金“蓄水池”,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让更多的资金活水流入机器人产业发展“田地”。

二是服务升级,全周期赋能。

企业的需求越来越精细化,服务也需要更加高端、个性化。

以前,我们的服务停留在“物业服务”层面。现在,我们要提供“增值服务”,比如政策申报、融资对接、人才招聘、技术培训等。

就和凤镇而言,成立招商公司之后,可突破传统“重招商轻服务”思维,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比如,为初创企业提供创业孵化和融资对接;为成熟企业,提供市场拓展和国际化支持;为研发型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产学研合作平台。

三是团队专业度提高。

现在企业选园区越来越“挑剔”,不只要便宜的厂房,更看重产业生态、配套服务和发展前景。他们要的不是“物理空间”,而是“发展未来”。

精准招商,不是简单地找企业,而是匹配需求。

和凤成立招商公司,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市场化激励机制,打造专业化招商团队,重点引入一批投资体量大、科技含量高的项目。

这种专业化的团队,能够解决产业认知、政策解读等问题,更好地理解和对接企业需求,提升招商的精准性和成功率。

接下来,和凤将采取“按图索企、循链招商”的策略,照着驱动电机产业全景图及招商地图,重点招引下游机器人项目,让招商从“广撒网”变成“精准钓”,让招商工作更高效。

写在最后

一招妙棋,盘活全局资源。

和凤镇成立招商公司,并瞄准机器人产业,正是从“制造重镇”向“智造高地”转型的关键落子。

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背景下,和凤镇以市场化之手,铺开“管委会+专业公司”的运作逻辑,必将激荡出地方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