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寄语,颇受关注。
总书记在会上力挺民营企业:“我是一贯支持民营企业的,也是在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干过来的。”
平台经济加上民营企业,你会想到谁?
果然,会议结束后的第二天,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立刻调研阿里巴巴。
“风向标”意义十分明显。
将心比心
疫情三年,民营企业真的难。
融资难,行业准入也难。有些政府机构、国有企业在与民营企业打交道时也会比较谨慎,不敢全力支持。
大环境使然,企业不仅不敢投资,更不敢创新。
别管是降息,还是减税,任何利好政策出台,企业家总是会先观望一阵,担心贸然追加投入会血本无归。
前有罗永浩欠下6亿元巨额债务,后有新东方市值蒸发2000多亿元。
后来,他们转战直播带货,重获新生。
罗永浩逐渐还清了债务,新东方也凭借“双语直播带货”频频出圈,成功更换赛道。
这就是平台企业的价值。
电商平台、移动支付平台、社交平台……它们是中国互联网经济的璀璨成果,也是到目前为止最成功的“新基建”。
创造就业、带动消费、上缴税收,平台企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强大动能。
而且,它们也极具创新意识。
2021年,阿里巴巴和腾讯的研发投入分别为578亿元和519亿元。平台企业的自我革新,大幅降低了制造业、中小企业的销售和沟通成本,间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
而今年对资本和平台企业的态度,已经从有效监管转向支持大显身手。
这意味着,国家的监管框架已经比较成熟了,“红绿灯”设置也比较清晰了,具备在框架内激发活力的条件了。
民营企业的潜力无限,平台经济的革命也远远没有结束。
只要善待平台企业,就一定会涌现出更多比阿里、腾讯、京东更优秀的平台企业。
只要善待民营经济,就一定会涌现出更多企业家,危中寻机、开辟新局。
正如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教授所说:
“这次会议强调了两个不毫不动摇,这对平台经济的发展祈祷很重要的作用,因为平台经济背后是大型民企。”
将心比心,中国企业家一定不会辜负这个需要他们更加奋进和拼搏,而不是退缩和畏避的时代。
大显身手
2023年,将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好时机。
阻碍国家发展最大的枷锁正在褪去,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恢复,政策也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在消费和投资领域,民营企业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比如扩大内需战略强调的,衣食住行等传统消费、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共享经济等新型消费,都将在政策推动下,随着民众的消费信心和市场预期逐渐复苏。
相关企业也有必要及早进行选址规划,因为产能扩张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
小到一粒药,大到一辆车,背后都有一整条产业链,涉及成百上千家企业。
牵一发动全身。
举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
为了缓解布洛芬的供应紧张状态,很多的公司都加入了紧急生产的行列。
一家工厂生产400吨原料药需要30天,把这400吨原料药卖给制药企业,大概能产4亿片布洛芬。不过,就算制药企业拥有千万级别的产能,至少也要生产10天。
反观需求端,国内现在一天消耗4亿片布洛芬片不是难事。
相当于前面企业忙了一个半月,一天就能消耗掉,根本追不上。
这两年,新能源汽车、芯片行业也面临着同样的道理:需求爆增,产能不足,只能看着火热的市场干瞪眼。
根据政策和市场快速反应、提前布局,才有希望在最合适的时机抢占市场。
谁看得更准,谁反应更快,谁就能胜出。
眼下,信号已经十分明确了。
政企同心
有趣的是,一条产业链中,最不容易扩产的环节,恰恰是最赚钱的环节。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
电池制造、整车制造这些环节,只要有资金,人才不是问题,技术也不是问题。
所以,这些环节的竞争非常激烈。
竞争激烈,也就意味着:
1. 利润会被压得很低,不赚钱;
2. 技术迭代加快,容易产出创新成果。
那什么环节最难扩产的呢?
锂矿。
锂矿的分布完全是天注定。就算你再有钱有技术,也不能凭空造出一个锂矿。
所以,未来几十年,有锂矿就能赚钱,而且是赚大钱。只要新能源车企想扩产,就只能心甘情愿地掏钱。
国内很多车企也纷纷出海抢矿,尝试从上游找回丢失的利润。
这就存在着一个矛盾:
最赚钱的环节,很难创新;最能产出创新成果的环节,反而不赚钱。
是的,民营企业发展总会遇到问题。
大到难以突围的各种行业困局,小到跑多少趟也办不下来的营业执照。
这些都是给地方政府的考卷。
地方政府只有用心用情去读题、答题,才能重建企业家的信心,才能让中央释放的积极信号真正落地。
为什么广东、江浙地区的民营经济发达?
就是因为政府把姿态放得很低,虽然没有把建设“服务型政府”挂在嘴边,但身体早已成为了企业的“服务员”。
对民营企业来说,省委书记调研阿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
但要说一位省委书记的一个举动,就能让企业家一下子预期高涨、热血沸腾,显然是不现实的。
信心的恢复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企业家还需要更多的信号。
但无论如何,中国经济已经走在积极的路上。相信经历了这番艰难的信心重建后,我们会更加注意呵护企业家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