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时代:地方怎么做招商引资?湘赣豫出台“新政”供参考
传统的招商是增量争夺战,现在增量相对较少的情况下最好的策略应该是存量保卫战。修炼内功服务好、保护好已有的企业,帮助他们挺过这段时期。等到增量时代再次到来的时候,谁的基本盘更稳、产业基底更厚实,谁崛起的基础就更好。
传统的招商是增量争夺战,现在增量相对较少的情况下最好的策略应该是存量保卫战。修炼内功服务好、保护好已有的企业,帮助他们挺过这段时期。等到增量时代再次到来的时候,谁的基本盘更稳、产业基底更厚实,谁崛起的基础就更好。
今年各地提出,拒绝招商“门外汉”。不少地方,也安排了培训课程表。我们,带着实战经验,走进招商课堂。上半年,协助10余个地方政府、国企平台“集中充电”。往往“内行招商”,更能拨动投资者的心弦。
当下,不少县级政府都明白一个理:要想发展得快,得向大城市“借东风”。不难发现,大多数实力派“百强县”都紧挨着大都市。那些远离大都市的县城,怎么办?咱们不妨换个思路,通过反向飞地,实现破局“入圈”。
镇域经济,三个关键词。强制造、重协调、优环境。2025镇域经济500强,佛山上榜17个。这背后,得益于区域招商引资、企业增资扩产。
这些年,各地推动“管委会+公司”改革。招商引资,是国家级经开区的主要功能和职责。为了协同高效,政府搭建平台,企业负责运营。这场政企之间的“改革实验”,如何推动开发区发展?
随着千亿县不断扩容,县域经济多点开花,“县域”二字越来越火。在进入4.0阶段后,过去粗放式发展已经行不通,现在更讲究精耕细作。地方一把手,也纷纷到县域考察调研。眼看“十五五”规划即将启动,县域经济应该如何突围,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招商新路子?
一年一度的高考季结束了,跟着热门专业看产业风向。未来,也可能是“产业随人走”。招商引资、科技创新,核心在于人才。从热门专业的更迭,也传递了产业变迁的信号。
近期各地都被“苏超”(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盛况刷屏。围观之余咱们需要想一想,要学的仅仅是城市足球联赛吗?本质上,我们需要学会“苏超”背后的经济发展逻辑。通过“体育+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创造出超亿元的综合经济效益,成为咱们地方养商、育商的新范本。
合肥联合北京(经开区)、上海(闵行区)、杭州、武汉、苏州、长沙、青岛等19个城市(城区),成立场景创新城市联盟。这是全国首个跨区域场景合作,共同构建“场景共建、资源共享、产业共兴”的场景创新协同生态。站在招商引资的视角,背后隐藏着哪些新机遇?
谷川联行助力8个优质企业先后落地安徽,部分项目已投产。